互联网空间、交往和身份认可

点击数:972 | 发布时间:2025-03-06 | 来源:www.zzbaiw.com

    互联网空间是在人类面前打开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对于互联网空间的理解应基于对网际生活现象的描述和剖析,互联网空间的伦理深思也不例外。其缘由是显见的,先有伦理,后有生活,伦理是对生活现象进行考虑的结果。尽管互联网空间中的生活缤纷斑斓,大家还是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空间中的交往方法和身份认可等生活形式的描述和剖析,从文化和哲学层面把握其要点,并以此作为互联网伦理深思的现实首要条件。

    1、互联网空间简释
    互联网空间(cyberspace)一词,又译为电脑空间、赛博空间等,最早由加拿大科学幻想小说家吉布森(William Gibson)(1984)所造,本意是一种可以与人的神经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所产生的虚拟空间。10多年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迅猛进步,互联网空间渐渐变成现实,互联网空间的定义也不断得到新的拓展。为了廓清互联网空间这一核心定义,本节将简要叙说互联网空间的缘起、互联网空间的诸概念、互联网空间的技术背景和互联网文化现象及其理论研究,冀图以此获得关于互联网空间及其技术文化背景的唯像认识。
    1.互联网空间的缘起
    在科幻小说范围,吉布森和斯特林(B. Sterling)等人于1980年代中期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博朋克"(cyberpunk)运动。1984年,吉布森发表了赛博朋克小说《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初次提出了互联网空间的定义。吉布森的互联网空间的基础是全球电脑互联网,他称之为基质(matrix,又译为点阵、矩阵,吉布森赋予它的新意涵为电子交感幻觉世界),人可以通过电极使神经系统与之相连,用意念控制其他事物,并产生各种脱离躯体的交感幻觉。吉布森觉得:
    "互联网空间是成千上万接入互联网的人产生的交感幻像……这类幻像是来自每一个计算机数据库的数据在人体中再现的结果。"5
    显然,吉布森的互联网空间是一个人的精神意念完全浸入的人机交感空间。赛博朋克小说的一同之处是,主人公可以将我们的大脑与全世界的电脑互联网联通,在高度信息化的神奇灵境里随便漫游。
    仅从虚构叙事的角度来看,吉布森笔下赛博朋克的互联网空间无疑是魔幻性的,但其意义绝不止于文学范围,其中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深入探讨直接影响到了大家对正在出现的现实的互联网空间的理解。赛博朋克的互联网空间的基本特征有二6:其一有条理的信息构成了一个非物质的虚拟的空间;其二身体的虚拟化。由此,互联网空间被设想为网、基质、逻辑网格(lattices of logic)等由信息构建的场域,此场域虽非物理意义上的场域,却是赛博朋克们可以感知的。
    吉布森的互联网空间集中体现于其著名的"点阵三部曲"(Matrix Trilogy,亦称"漫生三部曲"(Sprawl Trilogy))《神经浪游者》(Neuromancer,1984)、《数零》(Count Zero,1986)和《蒙娜·丽沙超速档》(Mona Lisa Overdrive,1988)中。吉布森的互联网空间有四个特征。其一,脱离了躯体的知觉可以在其中独立存在。吉布森觉得,互联网空间事实上就是人类知觉的极端简化,人的知觉通过神经电连接而脱离躯体,"飞"入互联网空间,探寻和运用各种数据。其二,互联网空间可以突破物质束缚,飞越摩天大厦、横穿网格。其三,互联网空间由信息构成,这使得有操纵信息能力的人拥有巨大的权力。其四,进入互联网空间者可能获得永生。在每部小说的结尾,好几位主人公都舍弃了躯体,通过信息存储器,以纯粹的精神形式成为互联网空间中的天使。更为激进的是,吉布森笔下的一些赛博朋克事实上是人机合一的电子人(Cyborg)7。
    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家斯第芬森(Stephenson)笔下的互联网空间被叫做"变体"(metaverse),为地理空间所阻隔的大家可以用"化身"(avatar)代替他们自己,进行相互交往。在吉布森的互联网空间中被弃置的身体,在斯第芬森的互联网空间中得到了"保留",当然,这类"化身"并不是身体本身,而是在互联网空间中用程序建构出的某种较为固定的在线人格(online personality)。
    吉布森与斯第芬森的互联网空间尽管以幻想的形式出现,但它们在现实的互联网空间出现以前引起了大家对互联网空间的考虑,电子人和"化身"等所昭示的可能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透过这类将来时态的叙事,大家得以进一步考虑主体性、自我、身份、肉体、灵魂等人性的要点在互联网空间中或许会发生什么深刻的变化。无疑,最重要的是对互联网空间的概念加以更为严格的界定。

    [1][2][3][4][5][6]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