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提升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成效。办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医的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察看组(给予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护理差错事件及家属认可度。结果:察看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依从性及家属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差错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中应用细节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doi:
10.14033/j.cnki.cfmr.2017.1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69-03
静脉穿刺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但因为幼儿的各项生命体征没发育完全,在治疗中的配合度较低,因此需要护士耐心细致护理,并且因为儿童皮下脂肪较厚,血管较细,需要护士拥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1]。有研究表明,若?纱尉猜龃┐滩怀晒Γ?患儿会产生明显的恐惧,加之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较差,会直接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3]。因此拓展有效的护理干涉手段,对保障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升护理水平及父母认可度,具备十分要紧的意义。本文就细节护理在提升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成效进行剖析,旨在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涉方法,内容如下。
1 资料与办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科就医的患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家属知情赞同的基础上,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察看组(给予细节护理),各80例。其中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5.6±0.7)岁;呼吸系统疾病25例,消化系统疾病20例,泌尿系统疾病13例,神经系统疾病12例,皮肤科疾病10例。察看组男47例,女33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6.6±0.2)岁;呼吸系统疾病29例,消化系统疾病21例,泌尿系统疾病14例,神经系统疾病10例,皮肤科疾病6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护理办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涉,选择光线明亮、舒适的环境进行操作,备好穿刺物品,准时察看患儿有无输液反应,并准时处置。察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包含:(1)构建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医院门诊的人流量较大,环境嘈杂,会导致患儿内心的恐惧,因此儿科门诊需要构建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可以张贴生动、趣味性的贴画,制作丰富多彩的宣传画册,或者播放患儿喜欢的动画片和歌曲,以稳定患儿的情绪。同时维持环境空气流通保持适合的温湿度。(2)心理护理。护理职员应该适合爱抚和赞扬患儿,学会运用肢体行为和语言稳定患儿情绪的方法,多与患儿进行交流,用患儿可以理解的激励性话语,使其产生荣誉感。也可应用玩具、糖果等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其可以配合治疗。(3)对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干涉。增加与患儿家属的交流,告知其输液的必要性,以获得家属的理解和认同。(4)加大患儿输液中的护理。患儿因为年龄较小,自制力差,加之血管状况不好,没办法主动配合,因此护理职员应该选择易固定和看护的血管,尽可能选择神经分布较少、血管粗直的地区,减少患儿的疼痛程度。同时加大巡视的次数,注意察看患儿的病情变化,指导家属进行正确看护,并满足患儿的合理需要,准时更换药物。
1.3 察看指标及评价标准
察看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护理差错事件及家属认可度。其中3次以内穿刺成功即表示为穿刺成功。依从性参照标准:患儿可以主动伸出手臂,自觉配合护理工作,无反抗行为表示为依从性高;患儿拒绝静脉穿刺,或哭闹等反抗行为,表示为依从性差。认可度使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为本科室自制,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可度越高,80分以上表示认可,60~80分表示一般,60分以下表示不认可。认可度=认可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处置
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剖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依从性高及护理差错比较
察看组患儿3次以内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依从性高的患儿为70例,依从性为87.5%。护理差错事件为2例,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认可度比较
察看组患儿的认可度为95.00%,对照组患儿的认可度为81.2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257,P<0.05),见表2。
3 讨论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技术,怎么样提升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对患儿的伤害,提升护理工作的认可度是儿科工作的重点[4]。在儿科静脉穿刺过程中,致使护士穿刺失败是什么原因有非常多种,主要包含:(1)儿童的血管较细,皮下脂肪较厚,不容易被触及,腹泻、发热等疾病导致患儿血管充盈性较差,在一定量上增加了穿刺的困难程度。(2)患儿的依从性较差,反抗行为过于激烈,不可以配合。(3)患儿家属不可以正确看待穿刺失败,容易情绪激动,并作出过激的行为,影响了护士的情绪增加了穿刺失败的几率。(4)年资较低护士的临床经验不足,临床应变能力较差,穿刺技术不熟练。(5)穿刺后护理不当,致使针头脱出、液体外渗等,严重干扰了穿刺成效。(6)治疗室的光线、亮度等都是影响穿刺成功的原因。 针对上述缘由,护理职员应做好相应的干涉手段,在提升穿刺成功率的同时,提升护理工作水平和家属认可度。在治疗室的墙上可以悬挂卡通图片或者播放儿童喜欢的动画片等,安慰和鼓励患儿,增加患儿的配合度。同时护理职员应该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加大培训和学习,强化风险意识,提升与家属的交流方法和应付意料之外事件的应变能力[5]。指导家属搂抱患儿的正确姿势及按压方法,解答家属的问题,互相理解,以获得家属的积极配合[6]。
本研究中,给予察看组患儿细节护理,第一加大对输液室环境的控制,保障环境的舒适和温馨,使患儿降低内心的戒备,将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方面,可以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然后,给予患儿心理护理,采取针对性的干涉手段,降低其不好的情绪,增加患儿对护理职员的信任,打造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为穿刺成功奠定扎实的基础,最后,加大对患儿家属的指导,嘱其认真看管患儿,防止不好的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发现,察看组患儿3次以内穿刺成功74例,成功率为92.5%,依从性高的患儿为70例,依从性为87.5%;父母认可度为95.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事件2例,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细节护理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儿科静脉穿刺中应用细节护理,可以明显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能够帮助提升护理工作水平和家属认可度,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