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投资的现实意义
(一)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重压
现在国内银行业的流动性常见过剩,第一表目前银行存贷差持续增大,存贷比持续减少(见表1)。到2007年3月底,存贷差达11.47万亿元,且存贷比仍有降低的趋势。第二商业银行库存很多超额筹备金,银行的负债本钱较高。尽管央行已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连续上调法定存款筹备金率,但情况并没得到根本的改变。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将目光转向境外市场,充分借助海外市场的消化能力,以助于解决时尚性问题。
(二)有益于平衡国际收入支出,预防外汇缩水
在经济的持续飞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股市的不断高涨等原因的推进下,外汇储备激增。截至 2007年9月末,外汇储备已达14336.114亿USD。但最近USD持续贬值,在短短的几年内对欧元贬值幅度达38.1 %,对日元贬值24.3%。因此,商业银行要积极借助已有外汇对外投资,以进一步平衡国际收入支出,借助投资收益达成外汇的保值增值。
(三)有益于“走出去”策略的推行,提高改革开放的水平
推行“走出去”策略要以龙头企业为先导,培养一批优势跨国企业,这不能离开国内金融的支持。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角逐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想进一步进步壮大,需要积极拓展国外业务,推进国外的兼并与回收。因此,商业银行进行境外投资,能使自己和跨国企业相得益彰,相互推进,一同进步。
2、境外投资的可行性剖析与汇丰银行进步经历的实证剖析
《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不能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能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可见《商业银行法》并没限制商业银行的境外业务,这就为其国外扩张提供了广阔的进步空间,即可走混业经营的道路。
纵览世界顶级银行的进步经历,境外扩张是必经的道路。以汇丰银行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汇丰银行开始了一系列并购活动,如1959年回收了英国中东银行和印度的商贸银行,1965年购买了恒生银行多数股份等。在20世纪90年代,汇丰在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并举尤其是1992年回收英国米兰银行,使汇丰银行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集团。
1997年在巴西成立了汇丰百慕大银行,1999年6月从马耳他政府手中回收了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地中海中部银行,1999年底回收了萨法拉控股公司,2006年12月回收巴拿马银行。通过一系列的境外投资,汇丰银行获得高速发展。
1969年汇丰银行资产额为30.32亿USD,居世界第82位;1985年居第30位;20世纪末,汇丰银行提出了以回收和在不同国家提供合适当地特征的服务为主旨的“世界性当地银行”策略获得很大成功。
2004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全球1000家大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的排名,汇丰银行跃居世界第3位。
综上可以看出,汇丰银行的回收史也是汇丰银行的壮大史。由此,国内的股份制银行要想进步成为世界顶级银行,需要走国外扩张的道路。
3、境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国际金融的进步给国内银行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也使银行要承担着更大的经济风险,如通胀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汇率风险、游资风险,及非经济性风险,如自然、文化、政策、法律等风险。值得提出的是,在境外投资的初期,特别应该注意操作风险,即因为不当的内部操作而致使损失的风险,巴林银行的破产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就目前国际金融市场来看,要特别强调以下风险:
(1)美国“次债危机”导致的金融动荡
“次债危机”自爆发以来已给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与香港等国际和区域的金融市场导致了非常大的冲击。截至8月 23日,为了救市美国共注资1300亿USD,欧洲3434亿USD,日本433亿USD,澳大利亚70亿USD,加拿大37亿USD,美国新世纪金融、美国房子按揭公司等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已陷入破产、清盘的困境,高盛旗下基金、花旗银行等均遭受重大损失,中国的金融机构也遭受几十亿元的损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官员表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性金融大动荡的可能性不大,但在一定量和范围内仍会导致不小的损失。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核心,在国际金融一体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要警惕多米诺骨牌效应。
(2)USD贬值的汇率风险
“9.11”事件以来USD呈疲软态势,USD对欧元、日元、英镑持续贬值。在升值的巨大重压下,人民币对USD的中间价持续降低。尽管相对于USD而言,日元和英镑也是在持续的升值,但升值的幅度小于人民币。而和人民币相比,欧元面临着更大的升值重压,升值幅度比人民币更快,因此相对于欧元来讲,人民币仍处于贬值状况。目前商业银行的境外资产以USD为主,在USD资产缩水的巨大重压下,调整境外资产结构成为当务之急。就眼下,最可行的就是把USD资产转化为欧元资产。而从远期来看,欧元区政治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与一贯的好的货币政策,欧元也会相对坚挺。
(3)国际游资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现在,国际游资高达数万亿USD,仅以套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就有8000多个,很多游资在世界流动,探寻投资机会,尤其是借助进步中国家在金融规范缺点方面的机会。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和区域的经济遭到了紧急的破坏,很多投资商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因此,股份制银行在境外投资时要特别注意所投资区域的宏观金融情况,在很多国际游资涌入的区域要维持小心,不能盲目追随。
四 、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投资的策略
(一)封控策略
国内商业银行的封控还是以传统的定性管理为主,没办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量化测量。现在世界广泛使用的时尚的风险定量测量办法是VaR办法。VaR,即Value-at-Risk,被叫做“风险价值”。对于商业银行而言,VaR就是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投资可能遭受的损失。用数学公式表示:
Prob=α或Prob=1-α
该公式的数学讲解是:在肯定时间和肯定置信度(1-α)下,一种金融工具或者投资组合的潜在的最大投资损失。当然,该办法还要打造一个靠谱的数学模型,尤其是测算出某种资产组合将来收益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这也是该种办法在实质的应用中可以成功与否的重点。
(二)投资组合策略
依据马克维兹的投资组合原理,证券组合会使个别证券的风险会彼此抵消,从而使得平均风险降低。在证券选择中,各种证券的有关性越差,风险分散的成效越明显。以股票的投资组合为例,风险分散的成效见下表:
依据上述原理,在境外证券投资中,标的选择上要采取投资组合策略,切不可孤注一掷,以有效地避免非系统性风险。
对于股权投资为言,要进行宏观、中观和微观剖析,以进行有效的组合。
(1)宏观剖析。不同国家和区域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整体风险不同。一般发达国家市场发育成熟,风险较低;进步中国家市场相对不成熟,风险较高。投资收益也不同,前者收益较稳定,获得巨额回报的可能性低,而后者收益虽不稳定,但大概相当丰厚。
(2)中观剖析。第一明确行业的特征和所处的周期,剖析风险与收益,第二找准投资行业,尽可能达成投资多行业化。比如,在发达国家可以重点投资一些信息技术产业;对于进步中国家,可以重点投资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兼顾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3)微观剖析。要综合考察企业的进步阶段与商品的生命周期,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以此选择多个企业进行投资。比如,可以投资一些进步成熟的大企业,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同时对一些规模小,但具备好的进步前景和高增长性的企业进行适合的风险投资。
(三)人才策略
国际化人才是商业银行跨国进步的重点,大量精通外语、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法律、市场推广、信息技术并可以根据国际惯例行事,擅长营运管理的复合型金融人才是商业银行跨国经营成功的重点原因。
在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进步经历中,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极其要紧有哪些用途。在花旗银行企图通过境外招募人才遭到了失败后,转而专注于本国人才的培养,启动了一个名为“College Training Program”(学院培训计划)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通过在国内招聘出色大学毕业生进行一年的培训,使他们熟知银行的业务运作,精通一门外语,具备管理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而汇丰银行采取了别具匠心的做法,创建了一个名为“国际事务官”的规范。在汇丰银行中,有一个包括了400人的“国际事务官”团队,虽然所占的比重不足总人数的0.25%,但发挥了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其成员精通国际金融,机动性和适应性强。这使汇丰银行的策略可以得到有效的实行,促进银行进步。
基于目前形势,在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既要满足目前需要,又要重视可持续性,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如境外招募一批出色的人才,达成人才的当地化,并在内部选拔年轻的、具备肯定学历的职员进行专门的学习和培训,解决当务之急;和高校合作,设立专门的培养机构,招募出色的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满足国际化人才的长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