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2-2589(2015)03-02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学生必学的公共政治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常见存在不喜欢听、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象。譬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非常正常;上课玩手机、交头接耳、睡觉非常常见。发生上面这类现象是什么原因有不少,有社会层面缘由、学校层面缘由、教师层面缘由、家庭层面及学生个人层面等缘由,其中教师层面最突出的几个缘由就是大家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颖、教学办法不够先进、教学思路不够开阔。怎么样缓解并解决这类问题呢?作为高职院校一线思政课教师,我觉得应该塑造一个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增强学习兴趣,进一步达成教学目的。下面我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第一章为例介绍怎么样构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的立体课堂,来塑造体验式教育课堂。第一章的题目是“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分不要说明。
1、更新教学观念,引入多种载体打造体验式课堂
传统课堂无非就是由一张黑板,一盒粉笔,教师的一张嘴巴组成的。那样,在现代社会,各种科学信息技术传递这样便捷,大家可以生动形象地引入多种载体进课堂,让大家的课堂由平面化转向立体化。
第一,课堂上可以引入音频资料。譬如以第一章为例,为了顺利给同学们导入理想定义,我引入成龙演唱的歌曲《壮志在我胸》,同学们都非常高兴,有些同学甚至跟着成龙唱起来。让同学们赏析完这首歌曲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回答:“壮志在我胸”的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壮志在我胸”和同学们有哪些关系?如此因势利导,大伙回答问题就会比较踊跃,有些同学就会回答:“壮志在我胸”就是要树立远大理想,其目的就是帮助人成长成才。有些同掌握回答“壮志在我胸”和当代大学生关系密切,来到大学校园,有个新起点,面临新生活,需要要抓紧适应新生活,并且还要树立自己适合的理想目的,成长成才。他们说得多好啊,下面我的小结就顺理成章了:高职大学生是大家国家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大家在校高职大学生只有明确成才目的,才能锤炼出应当具备的过硬优良素质,也才能为国家的进步做源于身应有些贡献。从而成功导入新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接着进一步引入新定义:何为理想?何为信念?让同学们边看书边领会理想和信念的意思及特点。在知道理想信念的特点后,怎么样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理解这类特点呢?怎么样让学生真的体验理想和信念的内涵呢?譬如,在解说理想的年代性这个特征时,我引入诗人流沙河的诗歌《理想》,“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兴盛。……”通过这类音频资料的播放,把同学们疲劳的眼睛解放出来,让同学们不只掌握看,而且更要掌握倾听。结合这首自由诗,同学们仿佛真的体验并感觉到理想具备年代性的特点。
第二,可以引用视频资料。譬如在讲授信念这个定义时,信念具备执着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那样对于这两个特点,怎么样给同学们说明白呢?在课堂上我尝试着引入电视连续剧《借枪》的片段,当一个被剪辑为一分二十秒的《借枪》片段摆在同学们面前时,同学们都屏住呼吸,都被共产党人面对严刑拷打的情景和共产党人面对酷刑表现出的态度震撼并震惊了,我顺势讲解说:正是大家共产党人有了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才能使他们面对酷刑面不改色,从而他们名垂青史,这同时也说明了信念一旦产生就具备稳定性和执着性的特点,这也讲解了为何革命的敌人这么凶残也摧毁不了大家真的的革命者的意志。从而进一步引导高职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如此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向成才的道路。这样一来,大家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转化成一对隐形翅膀,帮助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又如:在解说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紧意义时,我适合引入两个视频案例:一个是“三轮车夫考上研究生”,另一个是“从农民工到电焊工”。通过这两个视频的播放,让同学们深刻感觉到科学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确实可以给人力量,促人提高,铸就成功!这样来看,通过视频案例的播放,为同学们展示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理想信念”课。同学们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思政课,感受思政课,思政课实效提升不少。
最后,可以引用小品相声等。为了活跃思政课教学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同学们即性发挥自编自演小品及相声。譬如以第一章为例,以“一封家书”为题,让同学们饰演大一新生刚入校时候的情形,通过这种小品载体可以让学生愈加深刻领会到爸爸妈妈亲对自己寄予的厚望,从而深深触动大家高职大学生的灵魂,让他们愈加深刻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自己要怎么样努力才能完成使命、承担责任。这种体验使他们乐学思政课。
2、改进教学办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搭建体验式课堂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总是饰演着独角戏的角色,而在体验式教育课堂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用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要要擅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种讲课模式是体验式教育课堂的要紧表现形式。
第一,上课前教师要合理引导。还是以第一章为例,在讲授这堂课之前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索。在引入理想、信念两个定义前,就让大家的学生考虑: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这时,同学们一定都在努力考虑这两个问题,然后以教师提问、学生毛遂自荐的方法让学生去回答。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这就是上课追求的成效,由于这可以督促大家的学生努力考虑并能融入课堂,能跟上教师的上课步伐,如此的开始已经证明本堂课已经成功一半了。 第二,上课中教师要适合提问。在课堂中间也要适合提问,引导大家的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考虑问题。譬如,在讲到理想信念特点的时候,让同学们依据我们的历程来回忆去理解理想具备年代性、阶级性的特点,譬如,有些同学就会回答,我们的理想也是不断变化的,从出生到进入大学,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表现,说到这里,同学们也都能依据自己背景踊跃回答自己过去的不少理想。这个也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来到大学校园了,要确立合适现实状况的新目的和新方向。
最后,上课后教师要预留作业。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也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问,让他们对问题的考虑延续到课堂下日常。譬如,学完理想信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后,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来到大学校园,同学们的理想是什么?大伙应该怎么样去达成呢?”。这个作业可以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五分钟去交流谈论。然后让同学们在随后的大学日常去领会去交流从而形成“我的大学理想”的书面作业,从而把体验式教育课堂延伸到课下。
3、革新教学思路,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征构建体验式课堂
在讲授思政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职大学生的专业特征讲课。由于在高职院校,学生们都是某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军。假如思政课能和其专业相结合,那样学生就会感觉思政课有意思,感觉有“用”,这种感觉一旦产生就会促进高职大学生去同意思政课、喜欢听思政课。从而真的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用”的一门课,以此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第一,结合专业要因势利导。譬如,在讲到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的关系时,借用于案例让同学们理解到:科学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的确可以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然后作为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入与专业有关的案例,以护理专业为例,引入“最好看的天使”“天使的诺言”等案例,让同学们仿佛能亲身领会到怎么样通过树立科学的理想和坚定崇高的信念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护理工作者。如此一次课下来,同学们不只打造了对思政课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在专业方面有更好的进步。
第二,结合专业要详略得当。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候,仍以第一章为例,通过百度搜索,理想信念方面和护理专业结合的案例不在少数,怎么样去选择比较合适的案例则成了上课成功的重点所在。第一,选择案例要少而精,并非越多越好。要去探寻那种最切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第二,专业有关案例最好是视频。由于视频案例更形象更直观,更合适高职学生的特征,这种案例对大家高职学生的震惊力和感染力才会更强,以此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第三,选择的案例时间不可以过长。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弄得学生不了解到底在上专业课还是思政课了,思政课的地位就会遭到冲击。所以,结合专业选择案例需要做到详略得当。
最后,结合专业切忌生拉硬拽。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些章节可以结合高职大学生专业进行解说,譬如第一章主要讲的就是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所以可以着重结合专业解说,让同学们获悉我们的专业理想是什么,让同学们了解自己将来在专业方面要有什么样的进步和收获。但并非所有章节都合适结合专业进行解说,不合适的就不可以生拉硬拽,不然的话,课堂成效不好,并且大概事与愿违,还或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