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研究

点击数:515 | 发布时间:2025-08-16 | 来源:www.hpplm.com

    摘要:在风险投资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而国内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源自国家财政,企业的风险投资所占比重非常小,尚未发挥出应有些用途。文章就上市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字:上市公司风险投资优势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一直维持前所未有些好发展趋势,这一现象被海量学者和经济界人士誉为“新经济”。有研究表明,美国“新经济”的形成是与其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分不开的。据估计,美国经济增长的70%源于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投资是一对孪生兄弟,在风险投资贫瘠的土地上不可能出现高新技术产业的绿洲。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英国落后于美国的不在于高新技术而在于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进步所具备的巨大推进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企业是风险投资的积极参与者,如1996年美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所占的比率达到30%,英国企业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在总的风险资本中也占有18%,而国内的风险投资资金主要源自国家财政,企业的风险投资所占比重非常小,尚未发挥出应有些用途。本文就上市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进行研究。

    1、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

    有研究表明,国内存在着两种不对称现象:一种是一些国有企业包含上市公司存在的低技术结构、低革新能力与高集资能力的不对称;另一种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所存在的高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与低筹资能力的不对称。这一方面致使上市公司筹集的很多资金因没好的投资项目而闲置,或者在原有些主营业务上进行简单的扩张,或者存放于银行以获得较低的利息收益,或者简单地投资于债券以使资金得到保值,这类都导致了资金的很多浪费;而其次,很多高新技术成就因资金缺少没办法达成产业化,又导致技术资源的很多浪费。据统计,国内近几年来每年都有将近3万项的科研成就,转化为生产力的只有20%,形成产业规模的不过5%,从而紧急地制约了国内经济的进步。针对这种资金和技术配置错位的状况,笔者设想:假如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便可以将上市企业的高集资能力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科技含量相结合,既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资金危机,也可使上市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达成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双赢。上市公司进行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为上市企业的很多资金寻求了好的出路。上市公司是国内企业中的出色代表,他们具备比较高的集资能力,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债券或从银行贷款获得很多资金。但因为国内现处于买方市场,在物质和资本丰富的买方市场下,资本要想得到较好的收益日益困难,特别是在角逐激烈、成熟的传统投资范围,要想得到较高的投资报酬率非常难,投资者需要探寻新的投资机会。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较高的成长性,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获得比传统投资高的收益,当然也要冒着较高的投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是上市公司资本的一个好去处。

    2.减少上市公司内部研发的风险,使上市公司获得新的技术革新源。
    21世纪是信息年代,在信息社会里,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企业之间的角逐主要表现为技术上的角逐,企业只有科技上不断革新并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在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上市公司要想获得新的技术革新源,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公司内部研发直接获得,二是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间接获得。上市公司假如通过内部研发直接投资于高新技术,将可能因为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面临投资失败;上市公司假如通过风险投资投资于具备肯定技术和市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辅之以好的运作优势,将会很大地提升投资的成功率,从而凭着高新技术企业来不断更新我们的技术,使企业跟上科技进步的节奏而不断地进步壮大。如著名的朗讯科技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便在于他的技术优势,其贝尔实验室拥有遍布全球25个国家的3万多位专家,曾诞生出11位诺贝尔奖得主,平均每一个工作日创造4项专利,其中功不可没的便是朗讯科技全额投资设立的风险投资子公司在对朗讯科技具备策略意义的光通讯、半导体和电商等具备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弥补了公司内部研发的不足,使公司可以飞速地进入新的范围。

    3.有益于带动国内风险投资事业的进步。国内的风险投资起步比较晚,相对于风险投资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讲,风险投资还不够发达,鉴于风险投资对一国经济进步的要紧用途,大家应该努力地进步国内的风险投资事业。风险投资不只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投入,这是一般企业所没办法达到的。而上市公司是国内企业中的先进代表,其在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具备其他企业所没办法比拟的优势,所以由上市公司来带动国内风险投资事业的进步是比较合适不过了。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