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范畴在历史理解中有哪些用途—卢卡奇的历史观

点击数:280 | 发布时间:2025-01-06 | 来源:www.huibimian.com

    卢卡奇的成名著作叫《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年,这部著作刚刚问世就遭到了共产国际的批判。50年代以来,这部著作被“重新发现”,并被视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其实,共产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都片面地理解了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是一部有着不少重大错误的书,但它又是一部记录一位严肃马克思主义者探索成就的书。《历史与阶级意识》包括着走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性,而卢卡奇却并未有意识地去创建这一思潮。因此,大家在研究卢卡奇的时候,不应第一把它归入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类别中,然后再探寻证明材料。而是应当依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在今天的现实去阅读卢卡奇,如此大家就会发现,卢卡奇的很多考虑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一致的。

    卢卡奇的历史观是《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考虑无产阶级革命问题时的副商品,具备深邃的哲学内涵。他依据总体的看法来理解历史有着常见的办法论意义,因而对于社会主义实践也有着参考的价值。由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打造在对历史进步的总体认识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设计与行动原则和方法、办法的选择,也都需要具备总体的观念。因此,大家期望在马克思主义进步史的“正史”上来看待卢卡奇的历史观,而不是不加剖析地把他打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另册”中。

    1、在人与人的关系的大体上把握历史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是用总体的看法来研究和理解历史的。在对总体的规定中,历史又是最基本的方面。历史范畴与总体范畴是互为规定的,历史是具备总体性的历史,总体也是历史性的总体。

    卢卡奇觉得,人与人的关系及其发生、进步的总过程,是理解历史的真的基础和全部依据。当然,资产阶级人本主义也都是从人出发来理解历史的,但为何他们陷入人与历史事件的直接性而失去对历史本质的把握呢?卢卡奇觉得,重点在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对人自己的理解与马克思不同,资产阶级思想来须把所有有意义、有目的的东西从历史过程中排除出去,停留在历史时期的及其社会的和人的载体的纯粹‘个别性’上来理解历史。虽然资产阶级历史学也试图对历史作以具体的研究,但他们在个体的经验和既定的意识中去发现历史的具体,所以一旦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最具体的东西时,其实是与具体的历史总体最远。也就是说,他们是把某些完全抽象的东西当作具体了。

    历史的总体是不可能打造在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的基础上的,依据人的个别性或个别的人是没办法把握历史总体的。由于依据人的个别性来理解历史,历史就会“表现为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对象。历史被根据形式主义僵化了,这种形式主义不可能根据社会历史结构的真的本质把它们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被推离了历史理解的真的起源,并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被隔绝起来了。”[1]如此一来,历史就成了一种盲视力量的结果, 至多也只能是伟人意志的体现。

    卢卡奇觉得,把握历史总体的第一步就应当是把握人的总体或总体的人,正是人与人的关系的总体才构成了历史运动的进步的根源,使历史表现为一个总的、流动着的统一过程。在他看来,马克思因为把历史的本质理解为人与人的关系,因而看到了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当然,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并非不变的和永恒的,它只有在具体的环境中,即导致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的历史环境中才能起到历史用途,离开具体历史环境来谈论人的意志和思想就会把它抽象化。而历史环境又是受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制约的。在这里,人的“意志和思想”、“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具体的历史环境”三个原因构成了相互制约的总体。研究历史,假如只从这个总体中取其中一个原因作为理解历史总体的出发点,就会陷入资产阶级科学的二难困境。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想家只看到人的意志和思想,通过个人精神来理解历史,因而把历史变成了随机性和非理性的结果,导致历史理解中的英雄主义。与人本主义相对立的另一类思想家则突出了历史环境对人和人的意志、思想的制约性,对历史作出了形式主义的理解。这两种思想倾向一旦提出对历史总体的理解问题都势必要置自己于环境和人的二难困境中。第二国际的庸俗马克思主义试图通过历史的规律性和客观性来理解历史,但因为它不会这种规律性和客观性只不过具体的历史总体的一个原因,所以最后把历史看作是某种不变的、永恒的规律的消极产物。

    卢卡奇觉得,与这类思想倾向不同,马克思一定了人的意志和思想的历史用途,历史中的人都是依据其意志和思想采取历史行动的和有意识地去完成我们的历史行动。但在人的意志和思想的规律性和客观性面前,作为历史的和社会的人的意志和思想并非每一个人的真实意志和思想,而是与每一个人的意志和思想不一样的。尽管每一个人的意志和思想都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依据的,但在社会历史的总体中却表现为“不真实的”意识。当然,马克思并不因个人的意志和思想的“不真实性”而否定之,相反,马克思“把这种‘不真实性’意识当作它所隶属的那个历史总体的一个原因,当作它在其中起用途的那个历史过程的一个阶段,加以具体的研究”。[2]而“具体的研究就意味着是研究与作为整体的社会关系。 由于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大家当时所具备的关于他们的存在的意识的全部本质的规定才表现出来。”卢卡奇说:意识一方面表现为某种来自社会的和历史的情况的主观上被证明的东西,表现为可以理解的和需要理解的东西,因此表现为‘正确的’意识,同时它又表现为某种客观上无视社会进步的东西,表现为不符合社会进步的,没相应地表现这一进步的东西,因此表现为‘不真实的’意识。其次,这同一个意识在相同的关系中表现为主观上不可以达到自己确立的目的,而同时又促进和达成对它来讲是不知道的,不想要的社会进步的客观目的。”[3]

    资产阶级思想家在乎识的这种矛盾面前是束手无策的,只有马克思超越了这种矛盾,把意识与社会整体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因而马克思既认识了大家在特定的生活情况和历史环境中可能具备的思想和感情等,又找到了理解历史总体发生、进步的依据。

    人与人的关系、人的意志和思想等作为历史总体的现实要点势必体现为人的活动。“历史一方面主如果人自己活动的产物,其次是一连串的过程,人的活动形式,人对自我的关系就在这一串过程中发生着彻底的变化。”[4] 马克思觉得,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人创造我们的历史,人的全部现实都是历史的,反过来讲全部历史都是人的活动,大家考察历史,那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历史事件,都不能离开人的活动。对于人的活动来讲,总体性是一个不需要证明的问题。人的所有活动,无论是以一个阶级和集团的形式而进行的大规模社会变革的活动,还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进行的平时活动都具备不可怀疑的总体性。人作为剧作者和剧中人的统一,其所有活动都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活动,人的活动赖以进步的物质资料和作为人的自觉活动的思想原因都是源于社会历史的总体和作为这个总体的一部分而出现的,人的活动本身就在创造着历史的总体。同时,人的活动在对人自己和人与人的关系的改变中又使人的总体性质愈益加大。
    总之,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又不断地改变着历史。正是人的活动使历史总体排除去任何僵化、固定化的可能,成为不断进步着的、时时都有新的内容的运动过程。

    2、总体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的过程

    卢卡奇觉得,历史总体不是一个已经达成了的总体,更不是一个在社会运动中日益趋近的目的。历史总体不固定在某一社会整体的形式上,人类社会以往的进步打破了对总体的形式化理解,而人类社会的将来任何形态也不可能是总体最后完成了的形式。历史总体永远都是历史本质的总体化,是历史地生成着的。它一方面是人的活动的目的和结果,其次又是人的活动的首要条件和基础。

    历史总体是贯穿于所有社会之中的人的本质联系的总和,每一社会都会以特定的方法或媒体来表现这种联系、借助这种联系或压抑这种联系。私有制社会就明显地使这种联系物化和异化了。但其次人的本质联系也伴随社会的进步愈加丰富、愈加具体和愈加展示出所有社会假象都没办法掩盖的总体性质,一些原先看来不具备总体性质的范围也具备了总体的性质。以意识为例:无产阶级意识就与资产阶级意识不同,它超越了资产阶级意识拘泥于个别事件的个别性和不真实性,成了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意识和对无产阶级现在局部利益意识的矛盾统一体,因而是具备总体性质的意识。既使在无产阶级意识中包括着某些不真实性的原因,包括着某些客观势必的错误,那样也会在对正确东西的追求中体现出总体的性质。

    在人类历史的总过程中,每一历史阶段都具备我们的特征,而这类特征事实上只是愈加丰富了历史总体的具体性,而不是把历史总体分解为每个片断。同样,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统一块儿的社会整体的每个原因之间无尽的平衡与非平衡的辩证关系,也促成了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种阶段性和连续性又使总体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就肯定社会而言,这个社会的整体总是表现为某种相对稳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它不是总体。由于组织形式是僵化的暂时的东西,是不断地被打破和改变的。当然,每一次打破和改变旧的社会组织形式的历史运动都是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

    大家应当看到,以往的历史变革都是不彻底的,它们并未真的达成“对现实的冲破”和“对现实的改变”。卢卡奇说:“现实只能作为总体来把握和冲破,而且只有本身是一总体的主体,才能做到这种冲破。”“只有阶级才能在行动中冲破社会现实,并在这种现实的总体中把它加以改变。”[5]当然,这个阶级需要是意识到我们的阶级存在。因此, 只有无产阶级可以肩负起真的的社会革命。无产阶级是总体的主体,是个人意志、思想及其规律性和客观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总体,只有它可以把握对象的总体性质,并使历史总体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

    卢卡奇说:“作为总体的历史既不仅仅是个别历史事件的机械总和,更不是一个对立于个别历史事件的先验的察看原则”。历史总体性问题是一个办法论问题,把握任何历史事件在历史过程中的真的用途,都不能离开历史的总体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对极短的一段历史的描述,或对历史片断的描述时,都是势必要出现的。”[6]

    [1][2]下一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