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材模板

点击数:521 | 发布时间:2025-01-24 | 来源:www.cshuien.com

    把你的手举过你的头顶,你会发现你的手总比你的头要高,说明做事情总比想事情要紧,实实在在的去做些什么吧!厚德载物,天道酬勤。你我不是一直都相信吗?!呵呵,所以你已经付出了这么多了,就不要怕了,老天是不会负有心人的。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你整理了以下文章,欢迎阅读与借鉴!


    1.离子共存问题是高考考试中的容易见到题型,是每年必考的题型。以后命题未来发展趋势是:

    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甲基橙呈红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1×10-4mol·L-1的溶液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书写也是历年高考考试必出的考试试题。从命题的内容看,存在着三种特征:

    所考查的化学反应均为中学习化学教程中的基本反应;错因大都是化学式能否拆分、处置不当、电荷未配平、产物不合理和漏掉部分反应等;有量的限止的离子方程的书写或正误判断也是近几年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这部分的难题。

    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种类以复分解反应为主,而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约占15%;

    一些要紧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在历年考卷中多次重复。如Na与H20的反应、Fe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自1992年以来分别考过多次。

    (4)考查离子方程式的目的主如果知道学生用化学用语的准确程度和熟练程度,具备肯定的综合性,预计以后的考试试题还会保留。

    重点、难题:

    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有量限止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判断正误是本节的难题

    基本定义:

    1、离子反应、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

    概念: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种类:

    n离子互换的非氧化还原反应:当有难溶物与挥发性物质生成时离子反应可以发生。

    n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取决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剂和还原剂越强,离子反应越完全

    n注意点:离子反应未必都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如实验室制氨气2SO4+Ca2稢aSO4+2NH3↑+2H2O

    H2S气体的检验Pb2+H2S=PbS↓+2HAc(注:Pb2可溶于水的盐的弱电解质)

    (2)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

    l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况下可以导电的化合物。

    l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况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l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l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比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势必的联系。比如:肯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会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含:强酸、强碱2)和大部分盐及所有些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包含:弱酸、弱碱、中强酸,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④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况下不电离

    举例: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况下电离式是不一样的。

    离子方程式:

    概念:用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用环境:离子程式在水溶液或熔融状况下才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或熔融状况时进行时反应,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可以写离子方程式,即没自由移动离子参加的反应,不可以写离子方程式。如NH4Cl固体和Ca:固体混合加热,虽然也有离子和离子反应,但不可以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即:

    2NH4Cl+Ca2稢aCl2+2H2O+2NH3↑

    单质、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弱酸、弱碱等难电离的物质需要写化学式;难溶于水的物质3等)需要写化学式。如:

    CO2+2OH-=CO32-+H2OCaC03+2H+=CO2↑+H20+Ca2+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的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可以拆开写。如NaHS03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SO3-+H+=SO2↑+H2O

    对于微溶物的处置有三种状况;

    ①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微溶物用化学式表示。如Na2S0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2Ag++SO42-=Ag2S04↓

    ②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溶液状况,应写成离子的形式。如C02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中:CO2+Ca2++2OH-=CaCO3↓+H2O

    ③当反应物里有微溶物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写成化学式。如在石灰乳间宽加入Na2C03溶液:Ca2+CO32-=CaCO3↓+H2O。

    操作顺序或反应物相对量不同时离子方程式不同,比如少量烧碱滴人Ca2溶液,有

    Ca2++HCO3-+OH-=CaCO3↓+H2O

    少量Ca2溶液滴人烧碱溶液,有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离子共存问题

    “不共存”状况总结

    ①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沉淀析出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形成BaS04、CaS04、H2Si03、Ca2、MgS03、MgC03、PbCl2、H2S04、Ag2S04等。

    ②离子之间相互结合呈气体逸出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H+与S2-、HCO3-、SO32-、HSO3-和OH-与NH4+等,因为逸出H2S、C02、S02、NH3等气体或S2-变成HS-,CO32-变成HCO3-而不可以很多共存。

    ③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弱电解质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H+与CH3COO-、OH-、PO43-等离子,因为生成CH3COOH、H20、HPO42-、H2PO4-、H3P04而不可以很多共存。

    ④离子之间发生双水分析出沉淀或逸出气体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Al3+与AlO2-、Fe3+与HCO3-、Al3+与HS-、S2-、HCO3-、CO32-等离子。

    ⑤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Fe3+与S2-、Fe3+与I-等。

    ⑥离子之间相互结合成络离子时不可以很多共存。如Fe3+与SCN-生成2+,Ag+、NH4+、OH-生成+,Fe3+与C6H5OH也络合等

    离子在酸性或城性溶液中存在状况的总结。

    ①某些弱碱金屑阳离子,如:Zn2+、Fe3+、Fe2+、Cu2+、Al3+、NH4+、Pb2+、Ag+等。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OH-则促进水解生成弱碱或难溶的氢氧化物。故上述离子可和H+很多共存,不可以与OH-共存。但有NO3-存在时的酸性溶液,Fe2+等还原性离子不与之共存。

    ②某些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如HCO3-、HS-等可和酸发生反应,因为本身是酸式酸根,故又可与碱反应,故此类离子与H+和OH-都不可以共存。

    ③某些弱酸的阴离子,如:CH3COO-、S2-、CO32-、PO43-、AlO2-、SO32-、ClO-、SiO32-—等离子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有H‘则促进其水解,生成难电离的弱酸或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所以这类离子可和OH-很多共存,不可以与H+很多共存。

    ④强酸的酸根离子和强碱的金属阳离子,如:Cl-、Br-、I-、SO42-、NO3-、K+、Na+等离子,由于在水溶液中不发生水解,所以不论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可以很多共存。但SO42-与Ba2+不共存。

    ⑤某些络离子,如+,它们的配位体能与H+结合成NH3++2H+=Ag++2NH4+,所以,它们只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即可与OH-共存,而不可以与H+共存。

    剖析:“共存”问题,还应考虑到题目附加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酸碱性、PH值、溶液颜色、水的电离状况等。

    教学目的

    1、常识目的:初步认识容易见到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借助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的: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剖析的练习,培养学生察看能力、探究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交流协作能力。可以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一些与平时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的: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起学生学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剖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掌握与其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题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情剖析

    本课题常识贴近生活,是学生非常有兴趣的一个课题。作为初三的学生,在本课题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办法;在学习了氧气、碳等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后已拥有了肯定的元素化合物常识,为学习金属的性质奠定了常识和办法基础。而且整个课题的引入、探究、得出结论、训练巩固都完全由学生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常识。

    教学办法实验探究、讨论。

    课前筹备仪器药品

    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大家在日常常常用和见到各种金属,这类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是有差别的,大家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有金属参加的化学反应有什么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如何写?

    察看上述化学反应可知:一般金属能与氧气反应,能和酸反应,还能与金属的化合物如硫酸铜溶液反应。目前大家先来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回忆有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 MgO

    4Al+3O2 2Al2O3

    Zn+H2SO4=ZnSO4+H2↑

    Fe+CuSO4=FeSO4+Cu联系生活,从学生熟知的物质、事实出发引入新课,同时复习有关常识。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

    2、高温下能反应:以铁、铜为代表。

    3、高温下也不可以反应:以金、银为代表。回忆、记录、巩固有关常识。比较镁、铝、铁、铜、银、金的活泼程度差异。1、复习、巩固有关常识,加深印象。

    2、为金属与酸、盐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

    有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有的金属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大家可以从①能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听讲知道判断金属活动性差异的初步办法。

    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不是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源于己的假设,设计实验策略,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策略。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认真察看现象。

    实验探究:

    A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B组:镁、锌、铁、铜分别与稀硫酸反应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思维推理能力和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展示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在讨论、交流中,吸取其他人有益的建议,让不一样的意识在碰撞中相互同化。

    在镁、锌、铁、铜几种金属中,什么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什么金属不可以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由此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考虑、讨论并得出结论。

    结论:可分为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和不可以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的金属这两类。为后面学习金属活动顺序时,为何会出现氢元素打下基础。

    在第五单元大家曾做过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反应后在铁钉表面有紫红色的铜产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应该比铜活泼。培养学生有关常识的迁移能力,拓展学生思路。

    可以用金属和某些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实验桌上除刚刚的实验药品外还有几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同学们可以参考刚刚的金属与酸反应的探究活动,提源于己的假设,设计实验策略,然后进行实验来探究。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策略。激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态度,增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察看能力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通过实验,结合上一个探究的结果,你能得出镁、锌、铁、铜、银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讨论、交流并达成协议。得出结论:镁、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镁>锌>铁>铜>银。通过学生间对话、师生间对话,使常识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拓展。

    金属活动顺序

    为何会出现氢元素?金属元素的地方与它的活动性有哪些关系?坐落于前面的金属能否把坐落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察看、记忆。

    考虑、交流、讨论,总结出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规律。加大学生记忆。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剖析、总结、总结常识的能力。

    刚刚做了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有些反应已经学过,如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类化学反应的种类和以前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种类相同吗?假如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剖析,这类反应有哪些特征?考虑、交流、讨论,总结出置换反的应特征和规律。理解、学会置换反应的应特征和规律。

    1.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见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何不可以用铁制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2.家用铝锅、铁锅为何不可以用来长期盛放酸性食品?

    3.不法商贩常常用铝制的假银元坑害买家,小明在市场上买了一枚银元,请你用化学办法帮他辨别这枚银元的真伪。训练、巩固。联系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运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讲解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领会“生活处处有化学”。

    指导学生自主概括本课题。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本节课的启示和收成。培养学生对常识的总结、总结能力。

    1、庭小实验:采集几种金属,取少量分别放入几个小玻璃杯中,然后向每个玻璃杯中加入一些醋精,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试依据现象判断这几种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课本14页第3题、5题。记录。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育理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