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笔者有幸带领一批学生到光宝科技(广州)公司实习。出发不久前,老师对学生在就业时或许会遇见的各种困难进行了思想教育,同学们听后都表示到企业后肯定可以吃苦耐劳,无论遇见任何困难都能坚持到底……可是上班还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因为企业的需要,部分被安排上夜班的学生就开始埋怨,部分上白班的学生也觉得劳动时间过长闹情绪而出现旷工的现象,甚至有个别学生当起了逃兵,这是带队老师出乎意料的,最后在老师的耐心教育指导下,同学们终于稳定了下来。从这个例子可知,中职毕业生就业前角色的转变,依赖大家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疏导非常重要。下面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的怎么看。
1、中职生的近况
大家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要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大家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需要都较低。不需要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常见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样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大家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上中职学校的设施离行业需要,离单位需要都还有肯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非常高,这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备最基本的专业常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如果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2、中职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
1.期望值过高的自负心理。中职生在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自觉得有一技之长,感觉应能找到一份舒适、轻松、体面的工作,不少学生在第一次就业月薪资需要高于1500元,期望专业对口,在恒温无尘的环境下工作,甚至需要在办公室工作室工作,选择经济发达区域、待遇优厚的用人单位。因而在就业中挑三拣四,结果总是是高不成低不就,没办法就业。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觉超市营业职员作时间长,太辛苦;工厂操作工专业不对口等等,期望一就业即刻当上文员,而越语专业的学生则期望一就业就能在中外合资企业做中层管理员等。
2.怕苦畏难、缺少前瞻成人性心理。一部分学生面对就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缺少必要的勇气和敢闯敢干的精神,不少学生在校期间就缺少吃苦精神,不可以刻苦学习专业常识,未能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为末来就业做好筹备;就业时不想离开城市或到异地工作。
3.独生子女的娇气。目前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上进心,尤其是城市学生特别紧急。学生初到一个单位,最初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的父母比较过分娇纵迁就我们的孩子,不忍心我们的孩子吃苦。如此更容易导致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例,大家之前送到光宝科技(广州)公司的一个女孩,一去分到塑胶部,又有椅子坐(90%的职员是站着工作10至11个小时),这是其他人想挤也挤不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半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何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在学校吗?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班替代了平易近人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知亲密的同学关系。哪个还管你是家的皇帝小姐呢?
4.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经验非常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为人处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擅长与人交往,不擅长交流,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些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自己的缺席,或许会致使整个生产线停产,如此不只影响了其他职员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导致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尤为重要的,但这也正是大家不少同学所缺少的。
3、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因此,中职学校第一应从职教的特征出发,应从中职生特征出发,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教育指导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形成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体系。第二,中职学校应积极拓展中职生健康择业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帮助中职生客观认识自己,做到正视现实、敢于角逐、放眼将来。做好择业心理筹备,尤其是受挫折的心理筹备,与求职自荐、面试、考试、洽谈等择业环节中的心理筹备。促进中职生的身心健康进步。有条件的学校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对中职生进行与择业活动有关的心理测量、社会适应性测量,帮助中职生更客观的认识自己、剖析我们的优势及不足,指导学生怎么样提升自己素质和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树立终身同意教育的观念,以便更合理地进行人职匹配及科学地进行择业决策,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咨询,以调适其心理状况。
4、帮助毕业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对自己一种积极评价,中职毕业生要相信自己拥有某项职业所需要的条件,鼓足勇气,参与角逐。但自信是以充分的就业筹备为基础的,即正确地认识自我及就业形势,确立适合的就业目的。这就需要中职毕业生肯定正确认识自我,认真客观地剖析我们的兴趣专长、性格风韵、能力水平等,检查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竞争优势怎么样,不要刻意追求日常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同时还要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我们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要量怎么样,角逐强度怎么样;我们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不是相符,假如不符合,该怎么样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什么具体需要等等,综合加以考虑,确立就业目的。当然中职毕业生还要培养积极主动的就业意向,常常知道专业未来发展趋势、信息、前景、培养目的及用方向,不断汲取新的专业常识,不断修正就业意向,不断探寻就业信息与求职材料筹备等等,但自信心并不是短期内所能树立。树立自信的最根本渠道还是提升我们的能力水平。中职毕业生只有搞好学业,进步专长,全方位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面对招聘者才可能信心十足。
5、指导中职生正确对待挫折,迎接挑战
有些毕业生择业失败后,就无颜面对别人,不敢与用人单位接触,情绪低落,一蹶不振甚至精神崩溃、行为失常。其实人的日常常常会遇见挫折的。重点是遇见挫折后要剖析失败是什么原因,战胜或适应挫折。找出问题的根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法去战胜它。虽然失败和挫折是随着生活的事情,但它也是磨练人的最好机会,一帆风顺并不利于训练人的意志能力。择业是生活的第一步,勇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有益于积累社会经验,走向成熟,为以后的事业打下好的基础。
当然,除去以上什么时间以外,爸爸妈妈要关心和引导子女正确求职择业,注意减轻他们的求职重压,与孩子们做到心理交流,并与学校相互配合。同时,社会也要打造好的求职择业环境与环境。这就需要国家要制定和颁布相应的就业法规,规范和健全就业市场,深化用人规范改革,使毕业生依法求职,守法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