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02
校外美术教育主如果指以少年宫为载体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即学校以外的可以被应用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各种信息、工具与其他条件。此类资源在过去不受看重,然而事实上其是美术教学活动得以高效拓展的要紧条件之一。基于性质分类法可将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课程资源,主要包含公共文化设施、艺术家工作室与社区课程资源等,另一类是自然课程资源,主要包含当地文物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等。
1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1 对开发目的认识不够全方位深入
说到为何要开发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时,大部分美术教师及有关员工给出答案是:“拓展少儿常识面,激起少儿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术传统”。上述认识是正确的,但在全方位和深刻方面仍旧存在肯定的欠缺,如仅仅想到了少儿的可能需要,未能兼顾其他方面的现实需要。
1.2 对开发内容缺少有效筛选机制
说到怎么样筛选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时,某位小学美术教师曾说过下面一段话:“主如果参考当地具体状况,看什么材料可以非常随便地找到,还有就是结合少儿常见有兴趣的那部分内容,其他方面一般极少考虑。”这样来看,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筛选机制尚存在肯定不足。
1.3 开发渠道、方法单一
在开发渠道、方法方面,几乎全部由美术教师来负责,而少儿们极少参与甚至不参与。另外,也没针对开发问题拟定具体步骤。
1.4 开发评价的方法单一
在课程资源开发评价方面,仍旧以传统评价方法为主,通过量化评价予以评判;教师是评价主体,少儿极少参与;总是使用事先设定的课程目的来充当评价标准。而上述评价方法均和新课改的有关需要不符,科学的课程评价标准应该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生成与持续变化的,可以有机联系少儿目前的学习情况。
2 手段
2.1 明确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目的
课程资源只有经过必要的加工之后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开发课程资源是达成国家教育方针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学校教育更好地展示自己特点[2]。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均有其特殊性,同时兼顾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特征,笔者觉得明确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目的时应重点考虑如下问题:不断提高美术课程对不同区域少儿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少儿个性化的形成。不同区域有着不一样的历史、政治与地理环境,也渐渐形成了具备明显自己特点的文化(包含美术文化在内),该文化是当地大家的精神支柱,其重要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美术是容易见到的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在形成和进步过程中一直和肯定的社会、民族与文化原因相协调与适应,校外美术教育同样应体现与遵循美术的上述规律,尽量地适应不同地域、民族与文化的需要。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美术课程资源总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情感、审美理念与创造性。它可以培养和增强少儿对家乡的喜欢之情,让少儿接触民间美术,同时应用于实践,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少儿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激起少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国内课程开发工作主要依赖少部分课程专家来完成,然而国内幅员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非常大差异,所以,课程专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所以,美术教师应充分结合少儿身心特征,就地取材,开发那些具备明显地方特点的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强化少儿的美术素养。
2.2 筛选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
各民族民间美术虽然各具特点,然而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代表或体现其民族精神、特质与艺术水平等,更很难100%地符合现代艺术精神与满足教育需要。有拙劣的作品,有片面的作品,有低级的作品,有不合时宜的作品。假若不经合理筛选便照搬到课堂上,非但没办法达成理想的美术教育成效,反而可能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所以,在筛选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的过程中,应取材于民间,同时又要适合高于民间。借用有目的地取材,选出那些能为少儿同意的、喜欢的、启人心智的精神财富,并予以必要的加工与改造,拔高其艺术水平,然后再科学引导少儿学习、模仿与创作。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选择范围主要包含:(1)建筑陈设;(2)衣饰穿着打扮;(3)生活器用;(4)生产劳动;(5)商业产品;(6)环境装饰;(7)戏曲表演;(8)城市文化等。
对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进行筛选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多元文化整理教育理论原则。除学习本民族文化以外,还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在继承各民族出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民族大伙庭在经济和文化上一同走向兴盛;(2)课程理论原则。就课程理论视角而言,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内容前后至少要同意三道筛子的过滤之后才能判断其是不是拥有理想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分别是教育哲学的筛选、学习理论的筛选与教学理论的筛选。
2.3 丰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渠道――基于少年宫活动视角
活动是少年宫拓展校外美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活动是少年宫活力得以维持的基础。少年宫若想获得可持续进步,则需要充分借助自己优势,拓展适合少儿身心特征的活动,让少儿美术教学融于活动之中,打造一个玩中有学的少年宫美术教学模式。 2.3.1 通过美术活动,让少儿在活动中学会美术常识和技能
在讲色彩练习时,为有别于校内美术课堂教学,可安排少儿赏析世界名画,知道色彩的不同表现形式。为进一步提升该活动的趣味性,可围绕“向大师学绘画”这一主题设计有关活动[7],包含临摹名画、浏览网站与剖析技法等,从而化枯燥为有趣。这样一来,孩子们学到了常识,也从少年宫美术教育活动中领会到了乐趣,这对于孩子们将来的美术学习相当有帮助。
2.3.2 通过合作交流活动,提升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少年宫美术教学活动中,可积极融入合作交流的理念。如举行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需要孩子们相互合作,一块创作一幅美术作品。在此类活动中,孩子是活动主体,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将会得到深入挖掘,将会对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相当积极的影响。
2.3.3 通过美术展赛活动,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如结合全国及市级的美术作品比赛,组织和指导孩子们创作有关作品,然后参赛,直到最后的奖项评出。整个参赛过程便是一个理想的学习过程,也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迈向成功。
2.4 丰富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评价
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符合当地需要的建设性人才,少儿们的进步情况需要在实质的生产和日常得以验证。所以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效度不可以仅仅由传统的量化评价来进行评判,尽管这种评价方便易操作,但它忽略了过程、忽略了人丰富的内在变化,而应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以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代替单纯的目的取向评价,强调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同时,还要重视田野评价、情境评价等评价方法,即在生产实践和生活情境中进行评价。
3 结束语
新课程推行背景下的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是一个具备要紧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所以,应给与足够的看重,并付诸实践,擅长发现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拟定和推行针对性的解决手段,从而保证该项工作的高效拓展,激起少儿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少儿们的美术素养,最后促进少儿们的全方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