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点击数:304 | 发布时间:2025-03-03 | 来源:www.hjjjm.com

    以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借用很多统计数据,从纵向与横向的八个主要方面,综合论述了国内股市的近况特点,并指出了它与经济发达国家或区域股市相比之下的差距之所在,及其在将来改革与进步中的总体趋势。

    1、上市公司规模

    据国务院进步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为7.11亿USD,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USD,分别仅等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USD,仅等于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USD的68.7%。即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USD为19.48亿USD,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USD,分别仅等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国内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初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其中是什么原因不言自明:国内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因此,大家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少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可以算做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势必会是偏小的。以上市企业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分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常见都是偏小的。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分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亿~2亿股有12只;2亿一4亿股有8只;4亿~6亿股有6只;6亿股以上有2只。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即使从这30家上市企业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元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元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亿~20亿元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是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规模近况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亿~10亿股有6只;10亿一20亿股有7只;20亿~30亿股有12只;30亿一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2、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可以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

    1.因为股市的实质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后致使股价失真。过去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的亿安科技,为什么能与其营业额这样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大家从证监会的通知中才得知,原来是南方四个大户联手操纵的结果。其实,只须看一下亿安科技的股本结构,大家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7000多万元的总股本已是够小的了,而可流通股更是少得可怜,仅有3500万股。正是因为流通股本太小,易于操纵,因此,常常的现象是,大户“坐庄”,散户“抬庄”,赚者投机,套者投资。

    2.因为上市公司总股本不可以整体上市流通,特别是处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可以上市流通,一方面,它不只导致了上市公司与上市股本的不对称,而且还致使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不平等待遇与市场并购的困难程度加强;其次,它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存量活化与结构调整,易于导致国有资产的沉淀与流失。换言之,上市公司总股本不可以整体上市流通,紧急妨碍了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同时,退化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机能。

    3.国有股与法人股的不可以上市流通,易于形成内部人控制下的“一股独大”。因为股权的过分集中,监督与决策机制失衡,常常发生的现象是,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正常的关联买卖常常发生,强制上市公司为控股母公司担保,私分上市公司财产,抽逃上市公司资金,甚至大肆掏空上市公司,中饱私囊或满足小集体的利益。

    国内上市公司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是国内股市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事实上,国家股东和法人股东要想出售股权,现在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证券主管部门批准,与合格的机构投资者签订出售协议,可以一次性完成大宗股权的出售。近年来,愈加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的这种出售主如果通过兼并回收、买壳、借壳等资产重组行为而展开的。业已开始试点的国有股减持策略显示:国有股减持将采取二级市场配售、增量发行、上市公司回购、向非国有企业协议出售等四种方法进行。大家相信,伴随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行,中国股市的国有股与法人股的类别划分,将最后从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消失。

    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规模的综合体现。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主要指标有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等。每股收益侧重反映企业目前经营营业额的好坏;每股净资产则着重反映企业经营的现实资本,及其将来创造收益并能抵御风险的能力。

    纵览世界各国股市,凡属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区域,其股市进步史差不多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一样,长达一二百年,因此,这类国家和区域的上市公司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国际竞争优势和盈利水平。以美国为例,1999年,在世界500强中,美国独占185家,国内内地则只占5家。正因这样,美国股市有着大量营业额优良的上市公司,如J.P摩根,1999年每股收益竟高达11.16USD。美国类似公司,还有通用汽车、通用电气、可口可乐、IBM、英特尔、Microsoft、戴尔等。正是有了这一批最具备划年代意义的绩优股,美国股市与股指才能不断地成长壮大。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恒指33只成份股中,绝大多数每股收益都在1港元以上,也有不少在2港元以上。其中,长江实业每股收益曾高达7.66港元。类似营业额的蓝筹股还有汇丰控股、九龙仓、恒生银行、和记黄浦、新鸿基地产等。这类上市企业的每股净资产一般都达20港元以上,有些每股净资产甚至接近50港元。

    国内上市公司则没这么幸运。以2000年度营业额为例,沪深两市一千余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0.20元,每股净资产为2.6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亏损面8.55%。其中,营业额最差的每股收益为�3.12元,每股净资产最低的为�8.93元,每股未分配收益最少的为�10.96元;即使营业额最好的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只有1.60元,每股净资产最高的公司也没达到10元。

    据国务院进步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同世界500强相比,中国工业500强的盈利能力明显偏低。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平均资产利率、人均收益和人均收入分别为2.78%、1366USD从和27456USD/人,而当年世界500强的相同种类指标分别为11.29%、11093USD从和288855USD从,前者分别仅等于后者的24.62%、12.31%和9.51%。这样来看,作为上市公司基础的国内民族工业的进步水平,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4、上市公司收益分配

    根据国际惯例,上市公司需要在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的首要条件下,先行对税后收益至少作出如下几项必要的扣除后,才能对股东进行最后的价值分配。第一项扣除是抵补以前历年亏损;第二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积金;第三项扣除是留作法定公益金。

    从海外发达股市来看,上市公司收益分配基本上是以派息为主的,而派息的多少则是依盈利水平而定的。比如,从香港恒生指数的33只成份股来看,公司对股东进行收益分配的主要形式是派息,而且绝大部分企业的派息水平都在每10股派5港元之上。其中,派息最多的是恒生银行,从网�上可查阅到的1995~1998年的资料来看,该公司连续4年派息都是最高的,其每年派息都在每10股派30港元之上。汇丰控股每年每10股派息则都在20港元之上。对股东这样丰厚的价值分配,假如没最强的盈利能力,那的确是非常难想象的。

    相比之下,国内股市上市企业的收益分配则以送股、配股、或直接增发新股为主要形式,而派息不过是象征性的,派息面与派息率均非常低,比如,每10股派1元,甚至只有几毛钱。这种现象在国内股市中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期,缘由主要有两个:其一,上市公司股本偏小,客观上只有通过不断地送配或增发新股,才能“做大”股本规模,特别配股和增发还能同时提升每股净资产含量;其二,上市公司常见盈利能力较弱,每股盈利水平不高,若强制性需要所有上市企业的派息最低限,必然影响企业资本积累与投资扩张。因此,送配增发形式的分配方法是现在国内上市公司两全其美的现实选择。

    5、机构投资者

    发达国家或区域的成熟股市一般都有着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中,尤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体,这种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大小及其内在素质高低,是股市能否健康进步的要紧影响原因。

    据统计,1996年2月,美国共有五千多个开放式一同基金和五百多个封闭式一同基金,持有基金股东有一亿多人,一同基金资产总额达3.01万亿USD,等于1995年美国GDP的40%。1997年6月,日本有基金管理公司44家,管理基金5300多个,管理资产近45万亿日元。1997年底,英国有单位信托基金管理公司154个,管理单位信托基金近1600个,管理资产1500亿英镑;另有投资信托公司570多个,管理资产580亿英镑。1997年底,国内香港特区共有46家基金管理公司、788个投资基金,基金资产总值约为六百多亿USD。

    另据统计,在美国股市中,个人直接持有些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0%,个人通过一同基金持有些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7%;机构直接持有些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8%,机构通过一同基金持有些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25%;一同基金持有些股票占股票总市值的比率约为55%。1997年英国机构投资者持有些股票占上市股票总值的79.5%。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增长非常快,1960年为40.9%,1984年为64.4%,1989年为72%,1997年即增加到81%。

    相比之下,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也起步较晚,规模相对较小。1998年初,国内真的意义上的证券投资基金诞生。截止2001年5月初统计,沪深证交所挂牌的证券投资基金仅有33只,而且全部都是封闭式基金。其中,最小规模只有5亿个基金单位;最大的基金规模也不过30亿个基金单位。

    根据加入WTO谈判的承诺,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将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因此,培育大量机构投资者的工作尤为重要。事实上,为了满足股市超常规进步的需要,国内证券监管部门正在大力培植机构投资者队伍。比如,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包含: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取代“老基金”、券商资本扩容、企业准人放宽限制、保险基金人市等;随后还将推出的其他举措包含:开放式基金问世、社保基金与养老金入市、外资设立基金入市、混业经营下的银行资金直接入市等,直至完全开放的外资机构入市。到那时,国内机构投资者将是股市最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它们将支撑着国内股市的健康进步,并逐步走向完全的国际化。

    6、股价分布

    股价作为虚拟资本的一种价格,它是股票市场非常重要的信号之一。股价只有在市场给予合理定位的首要条件下,才大概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从而做到准确有效地反映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景气度。一般地,股市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区域,其股市价格分布大多表现为极差较大的均匀分布。比如,美国股市最高股价为100多USD,股价仅有1USD多的也不少,甚至还有不足1USD的。非常显然,其股价最高值与最低值之比均超出了100倍之多。

    相比之下,国内股市价格分布则不妙。以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为例,最高股价为华工科技53.35元,最低股价为马钢股份3.94元,二者相差仅12.5倍。在1091只上市A股中,坐落于50元之上的有1只,介于40~50元之间的有9只,介于30—40元之间的有31只;而落在7元以下的仅有20只;介于7—10元间有84只;其余的946只股票的价格则分布在10—30元之间,占全部股票的86.7%;其中727只股价高度密集在10~20元之间。也就是说,国内股市的股价分布是“一窝蜂”,是“大锅饭”,股价基本上没拉开应有些档次,如此的股价分布,当然也就反映不出上市公司水平的优劣与差异性来。反过来讲,上市公司整体水平不高,也正是股价常见拉不开档次的根本缘由。

    表1 国内A股上市公司股份分布结构(2001年5月11日收盘价) 价格(元) 合计 7以下 7~10 10~20 20~30 30~40 40以上
    股票(只) 1091 20 84 727 219 31 10
    占比(%) 100.0 1.8 7.7 66.6 20.1 2.8 0.01
    其次,因为国内上市公司可流通股本规模偏小,这就使得股市客观上供不应求,而流通盘过小的股票则更成为投机者的追逐对象,无论公司营业额好坏,其股价均居高不下;相反,为数不多的流通大盘股,即使是绩优大盘股,其股价因为流通盘较大不容易炒作而一直偏低,比如,10元以下股价中大盘股占多数。这种因股本而排列的股价紧急偏离了上市企业的营业额和投资价值。客观上的股市投资不足和投机过剩,必然导致股价整体水平高企,股价紧急扭曲。以同时发行A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股价比较,同股却不可以同价,常见情形是,上市公司在国内流通的A股市价无一例外地高于在香港流通的H股市价5~10倍,有些甚至达到近20倍。可以一定的是,香港股市显然比国内股市成熟而规范。

    7、股价指数的成长性

    股价指数是衡量并记录一国或区域股市成长经历的要紧指标。股市的成长,意味着股指不断地向上“长大”,而股指“长大”正是上市公司不断成长壮大的势必结果。同时,反映股市涨落的股指,又是国民经济波动的“晴雨表”。

    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历程了战后少见的长达一百多个月的经济持续增长,这或许是西方世界的奇迹,但正是这一奇迹制造了美国所谓的“新经济”年代的到来,也正是这股动力推进了道琼斯指数在近十年中的超常“成长”。

    而仅有十年进步经历的国内股市的确还非常年轻。国内股市价格分布过于集中,在股价常见偏高且拉不开档次差别的状况下,宏观面上稍有风吹草动,极易致使股市大起大落,进而形成股价上的常见性同涨同跌,投资者方面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在股价反复的齐涨齐跌中,股指好像非常难长大。

    以沪市综合指数为例,1992年股指从最低293点猛窜至1429点,但年末却又陡落至386点;1993年新年刚开市股指又猛升至1558点,随后又迅速步入逐波下跌的道路,直至1994年7月底跌至325点,随后上海综指强劲反弹至9月13日达1052点,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股指累计涨幅达223%,而年末收市又跌至600多点;在历程了一年多的沉寂之后,1996年初股指从550点逐步启动,1997年6月股指直逼此波行情的最高点1510点;随后股指退守至1000点附近,这种进退两难的格局又保持了近两年,直到1999年6月国内连续第七次降息及《证券法》的马上推行,终于推进股指迅速上扬至1756点的历史新高。

    在历程了近十年的曲折后,股指终于首次摆脱1500点的历史大箱顶,进而大步冲向2000年的最高点2125点,2001年5月份继续冲高至2200点之上。非常显然,自1996年启动的这一波超长大神市,一直没大回头是什么原因有两个:一是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的买方市场年代的到来,使国内国民经济摆脱了过去长期以来的“大起大落”的格局;二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此大家可以作出如下基本判断:伴随这一波牛市的势必终结,下一波熊市的最低点假如能站稳在1750点之上,大家就有理由相信:国内股市已经告别了过去“大起大落”、很难“长大”的历史,这将是国内股市走向成熟的一个要紧转折点。

    8、股市的国际地位

    国际股票市场,不只拥有来自世界各地出色的上市公司,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国际资本供给空间。一国或区域要想将国内或区域内的股票市场变成国际股票市场,需要满足肯定的条件:完全开放的贸易和金融规范、充分发达的经济和金融、规范的法治和有力的管制。从当今的国际股票市场来看,如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国际性股票市场,它们无一例外地建在国际金融中心或开放的国度里。

    以国别而论,美国在股市上占有多项世界第1、上市公司总数最多。1998年底,美国纽约证券交易平台拥有上市公司三千多家,在纳斯达克注册的企业有5068家,再加上其他全国性和地方性股票买卖中心,事实上,美国共有28000家企业的股票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股票年发行额最大。1996年美、英、日三国的股票发行额分别以84844亿USD、30888亿USD、17402亿USD占据世界的前三位。股票年买卖额最大。1996年美、日、英三国的股票买卖额分别为71215亿USD、12520亿USD、5785亿USD。在这类国家的开放股市中,既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优质上市公司,也有来自世界各地规模庞大的机构投资群体,它们一同促进了这类国家股市的进步与兴盛。

    现在,国内股市的股票总市值已超越香港股市,仅次于日本东京股市,成为亚洲第二大股市。截止2000年底,国内境内上市公司总数为1088家,比1993年的183家增长了近5倍;股票市价总值达48090亿元,比1993年的3531亿元增长了12.6倍;股票总市值占GDP比重为53.8%,比1993年的10.2%提升了四十多个百分点;流通市值为16087亿元,比1993年的862亿元增长了17.7倍;股票当年买卖额为60826亿元,比1993年的3627亿元增长了15.8倍;股票当年集资额1554亿元,比1993年的315亿元增长了近四倍。从动态看,国内股市在短短十年中的进步是十分迅猛的,但与发达国家和区域股市在质上作横向比较则仍存在较大差距。现在,尚无外国企业直接来国内上市,而且除在香港上市外,国内在国外直接上市的公司也极少,仅有十余家。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