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工互助保险概况
职工互助保险是介于社会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之间,由各工会组织主张组织,广大职工自愿参加的互助互济形式的保险,具备非营利性,是国内特有些一种社会互助保障形式,已经成为国内社会保障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
2广东职工互助保险进步经历
广东拓展职工互助保险工作的组织是广东职工保障互助会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广东办事处,两个机构一套办公职员。广东职工保障互助会成立于1997年,是广东总工会的直属单位,拓展业务种类是大病互助保障。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广东办事处成立于1995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直属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在广东设立的办事机构,拓展业务种类是住院互助保障。
经过20年的进步,广东职工互助保险服务互联网已遍布全省,各地市已成立了23个代办处,各县(区、市)也已成立了99个代办点,形成了省、市、县(区)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
3广东职工互助保险进步近况
31业务活动的基本内容
311业务介绍
广东拓展的职工互助保险有:“广东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职工医疗)、“广东在职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女工安康)、“广东在职职工住院医疗综合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住院综合)和“广东在职职工住院津贴互助保障计划”(以下简称:住院津贴),打造了由住院医疗互助、重大疾病互助、意料之外伤害“三位一体”组成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体系。
312运营状况
截至2016年12月,全省累计参保职工达7572万人次,累计55725名不幸患病的职工受益,发放互助金共计362亿元。其中:大病互助保障计划种类的“职工医疗”和“女工安康”,累计5484万人次参保,共有15083名不幸患病的职工受益,发放互助金共计31亿元,人均发放2万元。住院互助保障计划种类的“住院综合”和“住院津贴”,参保2088万人次,已累计向40642名患病职工发放互助金5200万元,人均1280元。
313特征及优势
(1)职工迫切需要。广东地处内地最南端,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区域之一。广东经济总量、常住人口数、职工人数与外来务工职员人数均居全国第一。另外,广东整体社会保障规范处于进一步健全过程中,职工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涉及职工就诊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人数比重大、增速快,制造业职工人数居各行业第一,多从事一线体力劳动,广大职工的保障意识日益提升,迫切期望通过工会组织参加职工互助保险。
(2)进步空间广阔。结合广东近年来经济进步情况、工会及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收入及保障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医保覆盖面、外来务工职员社会保障等状况剖析研究,现在国家和广东宏观经济形势好,社会稳定,为工会拓展职工互助保险事业奠定了好的进步基础;广东大多数企业经过结构调整已步入良性循环,职工总体收入稳步提升,企业和个人实力增强为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进步提供了物质保证;伴随改革深入,广大职工自我保障意识日益提升,对自己利益的保障需要增加。现在,广东职工参保职工互助保险总量跟全省的职工总数,乃至工会会员数相比,占比都还比较小,覆盖面还不够广,广东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3)省政府、省总工会支持。广东政府办公厅2015年7月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最近工作要素的公告》(粤府办?z2015?{45号)中提到,“鼓励职工参加工会组织举办的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活动,减轻职工大病医疗负担”。这为进一步做好职工互助保险工作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广东总工会将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作为职工服务的一项要紧工作,自2014年起,每年筹备3000万元资金在全省拓展“住院二次医疗保险”活动,赠送在职劳动模范、在职困难职工和补贴会员职工参加住院医疗互助保险。
32管理体系
321组织构造及职责分工
广东职工互助保险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第一级为广东职工互助互济保障事业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管委会为最高决策、监管机构,成员实行自然替补制。第二级为省级互助会,负责全省职工互助保险的组织管理工作,与受理省直单位业务,设综合部、承保部、理赔部、财务部等四个部门;第三级为设立在各地市总工会的代办处,共23个;第四级是各代办处设立在各县(区)的代办点,共99个。
322管理模式
(1)管理方法。广东职工互助保险实行“五统一”,资金收入支出两条线的运行方法。“五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y一保障计划、统一怎么收费、统一赔付标准、统一管理方法,在此原则下分级推行。资金收入支出两条线是指保费全部上交省级互助会,成本开支按各保障计划核算方法拨给各代办机构。
(2)封控。依据各项保障计划的周期特征,形成了按期测算规范,大病互助保障计划做到每年一测,住院互助保障计划做到每月一测。同时,聘请了广东金融学院精算师对住院互助保障计划进行精算研究,把测算剖析和精算研究的结果作为业务风险防控的要紧依据。
(3)法律保障。近年来,广东职工互助保险飞速发展,扩展了新的保障计划,增加了保障种类,还对原条约进行了调整,参保量增长较快,理赔案件骤升,理赔争议案件随之增加。省级互助会聘请了律师顾问,对于争议案件,均通过专业的法律建议和方法来妥善处置,确保理赔工作依法依规。 323机构监管状况
省级互助会除受管委会的监管外,每年同意广东总工会和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的财务审计,与随时同意广东委巡视组、省委纪检组、省审计厅的审察。通过审计、审察,均符合各项管理规范的需要,职工互助保险工作拓展合法合规。
324信息化建设状况
省级互助会开发了全省联网的业务操作系统,搭建了服务器虚拟化,并构建起一个高效、可信、全方位的立体防护“云”安全系统。同时,自主建设机房,为“云数据”管理和平时运营提供保障。职工参保理赔查看系统、短信公告系统、公众号、VPN安全登录系统也陆续上线,为参保单位和职工带来更贴心、更直接的服务。
4职工互助保险的社会干扰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止是对社会保险的有益补充,更是贯彻和落实科学进步观的具体手段。因为互助保险职工覆盖面广、受益面大,不但可以解决职工因疾病带来的经济困难,而且可以让职工群众深切感觉到党、政府和工会实实在在的关心,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有哪些用途。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只有效增强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更是广东工会提升职工对改革的承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机制,职工互助保险不但强化了职工自我保障的能力,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同时运用大数法则,通过保障计划的形式引导职工自愿参加互助互济活动,聚小钱、办大事,切实帮助职工在法定社会保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职工互助保险工作不只发展了广东工会工作的范围,更强化了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保障职能,树立工会组织的好形象。可以说,工会拓展互助保险工作弘扬了工人阶级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更进一步发挥了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用途。
5可持续进步的建议
51组织力量
广东职工互助保险代办机构海量,但除省级互助会外,各代办机构尚未形成统一独立法人的组织形式,大多与工会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员工大多为兼职,人少事多,这与职工互助保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状况相违背。同时,职工互助保险本质上作为一种非营利性的保险,在长期的运营中需要有专门的人才进行费率的测算、设计和调整,与风险的防控,但因为工会是一个群团组织,自己的员工并不是金融有关人才,因而在互助保险整个组织体系中缺少费率调整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组织力量较为薄弱。因此,增加各组织机构专职员工、引进专业人才,是广东职工互助保险可持续进步的有效方法。
52推广
现在,广东职工互助保险推行统一的保障条约,在便于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全省各地市医疗保险政策各异,保障条约并不可以达到平衡各方需要的需要,因而各地市职工参保积极性存在肯定差异。在进行充分的科学测算的首要条件下,对部分地市进行保障条约的“量身打造”,是提升职工参保积极性的必然趋势。另外,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上,通过宣传“平常注入一滴水,难时互助保平安”的理念,让广大职工深刻理解互助互济的意思,也是宣传工作的重点内容。
53信息化进程
从原始的业务手工办理模式,到目前全省达成业务系统联网办公,广东职工互助保险信息化建设已然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就当下的信息化程度而言,还只停留在10阶段。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年代,职工互助保险工作要与时俱进,着力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升办公智能化程度和效率。信息化建设需要拟定长期进步规划,围绕高效、便捷、安全、可持续的主题,充分借助“网络+”达成资源共享,借助“云数据”达成风险监测,真的把职工互助保险管理纳入信息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