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形成好个性和完善人格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界定一语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进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为学生干瘪的语言、骨感的语用而烦恼。为此,本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积累、练习的方法,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用”前凸后翘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积累――“语用”的基石。
语言积累正是语文素养的基石,是达成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元素。语文素养包含八个原因:语文常识、语文能力、语言态度、语言体验、语感能力、语言积累、语言品质、语言行为。其他七个原因与语言积累紧密相连,正是有了少量的语言积累,才能形成其它几个方面的能力。语言积累,包含字、词、句、段、篇等的储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办法,学生也铭记于心,但他们仍然是没办法做出饭来,只因缺少语言积累这“米”源。学生只有不断积累语言,真的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才能在各种语言文字运用中无往不利。这样来看,积累是提升学生“语用”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一)生活是语言积累的源泉。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社会是一本大的活教科书,它内蕴丰富,包罗万千,是大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通过深入生活、察看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得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枝繁叶茂。
(二)文本是语言积累的要紧素材。
1.朗读、背诵
朗读、背诵,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感知,体现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朗读既能使学生加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语感的形成,又是积累语言的基本办法。有了朗读,书面语言才有活力。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应该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把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读得其语皆出吾口,其语皆出吾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规范的语言、精彩的语言。积累要和诵读结合起来,诵读的评价,要重在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
2.很多阅读,自主摘抄,系统化积累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一是读的少,二是记的少。从小学一年级起,大家就倡导很多阅读,第一是读好语文课本。大家的课文是经过专家精心挑选的,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大家学语文的范文。摘抄,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自主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开始积累我们的阅读收成。将来逐步提升需要,把摘抄作为语言积累的要紧渠道和办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炼最精彩的内容来摘抄,还应实行分类积累,按期对摘抄的内容进行总结整理。有效的摘抄办法,好的摘抄习惯,为日后的语言文字运用打下坚定的基础。如小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春季。
2、练习──提高“语用”能力的桥梁。
叶圣陶先生指出,“但凡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成少”。这样来看,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语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理解词汇表达的意思,还要了解词汇用的规律,可以熟练地用语言文字。语言要在运用中学会。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大语言文字的组织练习,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内容和形式,重视表达办法的迁移和运用。
(一)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点。
一篇文章若有多个学生可学习、运用的语言方法、表达办法,教师应该掌握“筛选”,选择最具备教学价值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么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怎么样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办法。其筛选的原则应是着眼于“三点”:
1.依据单元教学的练习重点。语文教学应依据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和练习重点,领会编者意图,大家的教学才能抓住教学的核心。
2.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素。学生学习的“需要素”指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开心点、难题。知道学生的已知,取舍学生的未知,激起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需知。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就可防止浅层次重复;知道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能让学生想“驻足观赏”;关注学生学习的难题,就能“铺路搭桥”,让学生学得顺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应关注学情的起点、开心点、难题,熟悉的语言不必“浪费”时间,学生有兴趣的、理解有困难程度的,则应让学生流连其间。
3.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点。文本表达的特点指的是文本最独特的结构、最具特点的表现办法、最有特征的语言形式。这类特点点应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中,依据单元教学的练习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素、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点,来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练习点,让语用教学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立足于文本,学会优化的语用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程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程忠实的推行者,而应该是教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佳句美段,甚至有些课文整篇都是经典美文,叫人回味无穷。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积极研究、开发文本,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模仿句子、段落;抓住常见的词句、有特征的句式进行迁移运用;依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语言重组;充分挖掘文本空白点,精心设计想象写话。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只做教程忠实的推行者,而做教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应积极研究、开发文本,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从生活、文本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朗读、背诵、很多阅读、自主摘抄、系统化积累等方法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依据单元教学的练习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素、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点,来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练习点。立足于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来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骨感的“语用”前凸后翘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