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察看

点击数:441 | 发布时间:2025-06-14 | 来源:www.tcdcsw.com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办法选取轻中度高血压病人54例,使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察看组和对照组各27例。所有病人均入院后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察看组辅以音乐疗法。结果在用药治疗1个疗程后,察看组病人血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提高患者的降压效果,有效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经济安全、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doi:
    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086文章编号:
    1004-7484(2014)-05-2478-02高血压病是心身疾病范畴,单纯药物治疗因不可以完全缓解病人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临床疗效,故综合性的治疗办法愈加引起关注。音乐疗法是一种运用音乐来改变人类的生理、心理症状及不当行为的治疗办法。让病人处于特定的音乐环境之中,通过感受音乐的艺术意境,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资料与办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治疗的轻中度高血压老年病人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5-76岁,平均(56.8±7.6)岁;病程1-10年,平均(3.6±1.2)年;入院时缩短压140-175mmHg,平均(155.3±12.6)mmHg;舒张压90-105mmHg,平均(96.7±10.4)mmHg;心率65-100次/min,平均(88.6±6.3)次/min。将所有病人使用随机分组的办法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7例。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心率、血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入选标准54例病人全部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轻中度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病人的缩短压140-180mmHg,舒张压90-110mmHg;入院治疗前用抗高血压药物没办法控制病人的血压到理想水平。

    1.3治疗办法治疗前全部停止所有降压药物或者可以影响血压的药物。病人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察看组辅以音乐疗法,具体手段:向病人介绍音乐治疗的目的及办法,治疗前让患者排空大小便并取舒适的体位,休息5min,然后轻轻闭上眼睛,身体尽可能放松,听放松性音乐30min。音乐选择:让患者自己选择所喜欢的音乐或选择若干舒缓、优美的钢琴曲、小夜曲、民乐及模拟大自然中的鸟鸣虫叫声等[2]。对照组每天静卧30分钟,不听音乐,天天1次,30次为一疗程。

    1.4资料采集定人(由专人负责54例患者数据资料的采集)、定位(平卧位,左臂)、定血压计、定时(1个疗程30d,每个人天天定时进行)。

    1.5评价办法察看组天天听音乐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1次;对照组天天静卧前后各测量心率、血压1次。察看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来断定疗效。

    1.6统计学办法病人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进行剖析。

    2结果

    2.1两组血压值比较见表1。

    3讨论

    自古以来,人类不只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赏析,而且把音乐作为强身保健的一种方法。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指出:音乐具备治疗的功能,在早期巫医的魔法治病“艺术”中,音乐起到了相当的暗示用途,有人应用电子仪器测到正在赏析音乐的人,脑和心脏的生物电流、肌肉弹性、脉搏、血压、呼吸次数、体温等均可因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现代研究证明:音乐可以通过人的听觉直接用途于大脑的边缘系统、网状结构及大脑皮层,从而对植物神经、内分泌腺和躯体运动等发挥调节用途[3]。长期精神重压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暂时减少血压而对高血压病本身没益处,并且会产生副反应,对病人的心理原因没有明显影响,不可以完全缓解病人心理应激和纠正其心理行为障碍而影响临床疗效。而辅以音乐疗法可则以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治疗环境,指导患者听音乐,使患者有一个平和、健康的心理,使患者内分泌调节正常,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降低,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4];而且悦耳动听的乐曲都能协调生活理活动,消除精神紧张,减轻烦躁不安的情绪,改变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减少了交感神经的开心性,减少血浆中儿茶酚胺的浓度,缓解了血管壁的紧张度,对降压药物起到明显的增效用途;同时,听放松性音乐能改变高血压病病人头痛、心悸、头晕、胸闷、失眠等临床症状。因此苯磺酸氨氯地平结合音乐疗法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音乐疗法对病人是一种既经济安全、又便捷、有效、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而且成效明显、应用方便、易于推广,因此遭到愈加多的医护职员的喜爱[5]。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