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模式改革的考虑与探索

点击数:885 | 发布时间:2025-08-08 | 来源:www.cnkhx.com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中共中央关于全方位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范围综合改革方面指出“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健全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革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指出“推进考试招生规范改革”“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从决定可以看出大家的培养目的是要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革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只能纸上谈兵的应试“人才”。大家的素质教育不可以只是增开部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也不可以只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应该是包含考试在内的全方位的改革。

    1 思政课考试模式近况

    1.1 考试方法单一。就我院和周围各兄弟院校考试方法来看思政课考试大多以期末笔试为主。使用笔试方法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都有不少弊病。假如使用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就会采取考试前突击方法通过思政课的考核,假如使用开卷方法那就更好了,连突击背诵都免了,到时拿着书再去抄就能了,或者直接“百度”。在学生眼里学习思政课不过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学分,至于平常的个人修养怎么样、公德意识有无、是不是学以致用等等好像都与这门课无关,由于日常的表现怎么样都不会干扰他本门课的最后成绩。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来讲是极其不适应的,忽略了实践教学的检验,在一定量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成效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体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个性的成长,不利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的的达成。

    1.2 评价方法过于刻板,不重视试后剖析。在对试题的评价上,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给参考答案。教师在阅卷时只不过对照着答案采点给分,有时为了试题的保密性,教师甚至连本身的考试试题是什么都不了解,因此对学生有创造性的看法不够看重甚至抹杀。计分方法上仍然使用百分制,过分追求精准计分,这就在一定量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探索和发挥的空间,答卷时过分追求标准答案,课本表述。这种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革新精神和独立考虑的能力。考试结束虽然也有试题剖析,但都流于形式,教师填写时关注的是成绩的分布状况,学校管理部门审察时关注的是及格率、出色率。极少关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考试结果表明的弊病。学生更是考完试就万事大吉,及不及格都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去剖析。当然大多学校由于期末考完试学生大多在成绩出来前就已离校,除去上网看看自己达没达标外,对试题已不再关心。学校也一般不会下发试题需要学生做试题剖析。这种方法不利于对考试的监测和反馈。

    1.3 命题缺少革新、缺少课程特征。目前大多学校使用打造考试试题库的方法,提前由代课教师依据分工出好考试试题,依据标准模式编制试题。为了照顾考试试题不超出任课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者只能按通用教程出题,考试内容侧重对要点的考查,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实体形式较为死板,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而客观题占分较大,主观性考试试题占分比率较小,试题及答案需要统一。

    1.4 实践课考核体现不明显。近年来实践课在思政课中可是明显增加,教师也在多方面探索实践课教学模式,但在成绩评定中实践课却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要么,实践课成绩只不过平常成绩的一本分,要么只作为参照,或者实践课在成绩评定时根本不作为参考。这就使得实践课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2 思政课考试模式的考虑及探索

    2.1 考试模式应该使用多样化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笔试模式,使用笔试、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小组合作调查、讨论,学生互评,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其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操行评语等方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改变学生学思政课只不过为了拿学分,平常不上课,考试靠突击的方法,而是将更多的评价转移到学过生日常行为的评价、监督上,真的体现思政课的育人目的。通过对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性而不是上课只不过换个地方打游戏或者睡觉、聊天;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达成对学生考虑力和行动力考核的统一,通过学生互评、班干部评价、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知道学生的平时学习日常的表现,做到知行统一。

    2.2 打造学生品德档案跟踪制。对学生思政课的考评不以这门课程结束为限,而应该从大一新生入学时开始打造品德档案到毕业时为止,在毕业前依据大学期间在各方面成绩的记录及毕业实习评价等作出综合评价。克服学生集中突击,伴随课程的结束对课程中提出的需要也一应抛之脑后的做法。另外,这种方法也更有益于学生更多的关注自己好习惯的培养。在平常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一个大学生该有些素质。

    2.3 肯定比率的出色学生免试规范。对于在课堂教学、考勤、作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由教师建议、学生申请,教研室集体讨论决定,或者由学生和教师组成评审团对申请学生进行面试的方法决定免除笔试。如此在一定量上有益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降低逃课率和作业抄袭、应对等问题。当然对于免试学生的比率学校应有规定可限定在5%~10%之间。

    2.4 加分模式。对于在平常思想道德品质表现突出学生,如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和勇于革新、积极实践的学生,如在正式刊物发表与思政课有关的论文、参加比赛获得名次等都可在最后考评成绩中有肯定比率的加分。鼓励学生提升个人品德和修养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探索精神,不断提升革新能力,合作角逐能力。

    3 结束语

    对考试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环节的要紧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其他教学管理职员都要从人才培养目的的根本出发,充分认识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意义,调动教师和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教师学习一流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教学改革模式,承认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付出,并对表现突出者给予鼓励。各方形成合力,果断的抛弃过去那种单1、刻板的考试、考核模式,依据思政课本身的特征和年代的需要与九零后大学生敢于、勇于革新的特征,大胆实践新的考试模式,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向前进步。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